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李贺〔唐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注释
南园:泛指作者昌谷故居以南一大片田畴平地。杨其群《李贺咏昌谷诸诗中专名考》谓:“原”与“园”二字义可相通,凡李贺宅南“可种谷给食”的大片平地,均可称为“南原”,亦称“南园”。
吴钩:一种头部呈弯钩状的佩刀。
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所占领割据的山东及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郡。
暂上:一上,试上。
凌烟阁:唐代旌表功臣的殿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以两个疑问句式构篇,抑扬顿挫、激昂有力,又直陈心臆,将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尽情抒发。首个疑问既是宽泛的叩问,也是自我剖白,蕴含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豪迈情怀。“男儿何不带吴钩” 起笔峻急,紧接 “收取关山五十州” 如悬瀑飞泻,气势雄浑磅礡。“带吴钩” 喻指从军之举,身佩军刀奔赴疆场,气概何其豪迈!“收复关山” 是从军目标,山河破碎、民生维艰之际,诗人岂愿蛰居乡间无所作为?故其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前两句十四字贯通而下,节奏明快,与诗人昂扬的意绪、紧迫的心境高度契合。首句 “何不” 二字极具表现力,不仅构成疑问句式,更强化了反问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是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春夏之交。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允吉.《李贺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9

简析

  此诗以两个疑问句式构篇,抑扬顿挫、激昂有力,又直抒胸臆,尽情表达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首个问句兼具宽泛叩问与自我剖白之意,蕴含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豪迈情怀。山河破碎、民生维艰之际,诗人不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故向往建功报国。

  第二个问句蕴含更浓烈的不平之意,从表面看,诗人以反面笔法凸显投笔从戎之必要,实则深层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感由昂扬转入沉郁,既用反衬手法,又具节奏起伏,峻急中见回荡之致。他将复杂情思融于节奏,强化语气的同时深化了主题。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253篇诗文  66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杜甫〔唐代〕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劝学

孟郊 孟郊〔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桃源行

王维 王维〔唐代〕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不见 一作:忽值)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